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组织召开合肥先进光源总体方案论证会

发布时间:2020-05-18

5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召开了“合肥先进光源总体方案论证会”。

论证专家组组长由中国科学院詹文龙院士担任,成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谢心澄院士、中国科学院李志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和生院士、陈森玉院士、阎永廉研究员、王生研究员、张闯研究员和秦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立泉院士和金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李儒新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赵振堂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夏佳文院士和赵红卫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邓建军院士和赖新春总工程师、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欧阳晓平院士、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院士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何多慧院士和赵政国院士。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郑晓年局长、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黄敏副局长、安徽省发改委改革创新处朱的娥处长、合肥市发改委/科学中心建设办公室程宗好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建国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信和校长和罗喜胜副校长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及合肥先进光源预研工程主要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等参加会议。

 

包信和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并感谢大家对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长期以来的支持。他希望各位专家集思广益,为进一步完善优化合肥先进光源总体方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他指出合肥先进光源预研工程自立项以来,获得了中科院、地方政府以及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合肥先进光源建设过程中能够给予更大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建国院长发言表示,在中科院和安徽省市地方政府的共同支持下,作为合肥先进光源共建单位,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将会继续协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好项目申报和后续建设工作。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郑晓年局长在致辞时指出,合肥先进光源项目不仅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而且,作为未来在一定时间内亚洲唯一的低能区四代光源,它的存在对于我国光源体系的建立及实现全能区覆盖尤为关键,本次论证会的召开十分必要。同时,他表示,中科院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推进合肥先进光源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安徽省发改委改革创新处朱的娥处长发言说,合肥先进光源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自2017年合肥先进光源预研工程启动以来,省发改委积极配合中科院推进各项工作,希望各位专家对合肥先进光源项目予以支持和指导,并对安徽省提出相关建议。

本次论证会共安排三场报告。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封东来教授介绍了合肥先进光源建设的意义、紧迫性和可行性,以及建设基础等情况。合肥先进光源预研工程总工程师王发芽教授分别从总体概述、工程设计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对合肥先进光源的加速器技术方案进行了介绍。合肥先进光源预研工程副总工程师刘啸嵩教授详细介绍了合肥先进光源光束线站首批建设及后续规划方案。

 

专家组对合肥先进光源的建设规划予以高度肯定,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出在合肥建设一台国际上先进的基于衍射极限储存环的低能区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将为科学技术变革性突破带来新机遇,既满足目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国广大用户的迫切需要,同时也符合光源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光源建设的整体布局。专家组认为合肥先进光源总体建设方案先进可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具备新光源项目建设基础,并对技术方案和工程参数等进一步优化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同时,专家组充分肯定并高度赞扬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前期工作在安徽省和中科院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支持下开展预研对合肥先进光源建设的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集中攻关,取得了良好成果,并在充分听取同行专家意见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加速器建设方案和光束线站建设方案日臻完善。

最后,专家组建议加快合肥先进光源的立项和建设,尽快形成我国高、中、低能区全覆盖的先进同步辐射光源体系,满足广大用户的迫切需求,促进我国前沿科技发展、创新能力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