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先进光源用户需求与线站规划(视频)生命科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2月28日下午,合肥先进光源用户需求与线站规划(视频)研讨会第三场分会如期召开,针对生命科学领域的需求对合肥先进光源软X射线显微成像、中能谱学显微成像和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三条线站的规划进行了研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长麟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几十家单位的187名专家与用户参加了研讨会。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罗震林副研究员、刘刚研究员和潘洋研究员分别介绍了衍射极限光源将为软X射线显微成像、中能谱学显微成像和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带来的突破,并根据此前多次与专家和用户研讨后总结出的用户需求与技术发展方向,各自介绍了三条线站的初步建设规划和一些具体的技术参数指标。
此次会议特别邀请生命科学领域的11位专家做精彩的报告,展示了如何利用先进的成像与质谱技术推动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介绍了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依托同步辐射开展的工作,并对合肥先进光源中成像与质谱三条线站需要满足的前沿研究需求和技术指标提出了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长麟教授展示了同步辐射谱学显微成像技术和质谱技术的发展将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香港大学的孙红哲教授对合肥先进光源成像线站的光斑大小、空间分辨率、样品扫描时间及时间分辨率等方面提出了期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提出了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在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并认为合肥先进光源成像线站规划建设需要在X射线成像质量、动态成像及关联成像等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揭示病毒侵染细胞的动态过程等相关科学问题。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亚玲副研究员希望合肥先进光源成像线站规划需要在原位环境、灵敏度、三维多尺度纳米成像及元素价态多层次分辨等方面多加考虑,实现在纳米尺度下分辨纳米材料-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她还期望提供便捷的样品制备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达到提高实验效率的目的。同济大学陈波研究员指出一些在X射线显微成像建设和运行中需要注意的技术和成像环境等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白丽教授针对合肥先进光源成像技术的发展,期望可以通过优化成像方法和标记策略,实现多通道成像,并结合细胞形貌结构成像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臧建业教授展示了同步辐射质谱成像技术的先进性,并在质谱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等方面对合肥先进光源光电离质谱技术提出了要求。

此外,宁波材料所的吴爱国研究员、北京医院的李宏义主任医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庆国教授、毕丹蕾副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针对合肥先进光源成像平台的规划、相应的科学研究前沿和同步辐射技术需求做了交流报告。



在自由讨论阶段,国内众多的生命领域专家和用户针对显微成像技术与质谱技术的需求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涉及光子能量范围、空间分辨率、联合成像方法、金属蛋白标记成像、样品环境、冷冻样品制备及活体成像等诸多方面。本次会议中,众多专家和用户不仅对未来合肥先进光源中成像和质谱三条线站的总体规划表示肯定,也提出了很多殷切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