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变革“十四五”,谋划科技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9-12-25


 1221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与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科创时代,洞见未来——长三角‘十四五’规划中科技与产业创新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专家学者和产业代表进行了交流讨论。

 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陈晓剑教授对“十四五”规划期间的科技突破作出展望,他认为科学的核心追求是发现自然规律,技术的核心追求是改造世界有用的发明范式。未来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有三大趋势:第一,科学与技术越来越难以分开,一股新的力量在推动跨学科的创新。“学科孤岛”正在逐步瓦解,交叉点不断形成例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认知科学4个方面结合为会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发的边界日益模糊,并融合为前沿科学。第二,某个领域或方向的科技突破往往推动了其他领域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例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自动驾驶汽车、医疗行业产生深刻影响。第三,科学研究的范式正在发生重要变革,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每一次科技革命前都有一次“文化孕育”的思想准备,二是科技思维范式引导新的科技革命。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党委书记李良彬研究员做了题为《合肥先进光源——科创旗舰大科学装置》的报告。他指出,大科学装置是服务国家科技创新需求和前沿科技研究的“旗舰”,是凝聚多学科多领域科学家同时工作的大科学平台,是“科学界的互联网”。世界上每年有超过10万名用户在50余台大科学装置上工作,产生大量能够改变人类生活的革命性研究成果。量子材料、催化机理、功能农膜等科技战略前沿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新型显示,科研成果的基础研究重在“看清楚、想明白”、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重在“做出来、卖得好”,大科学装置作为新型科创与产业融合的研究平台,在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链条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查正军教授认为,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是大势所趋,智能化将是人类社会下一个技术形态的标志。目前,人工智能在若干个单点问题解决上取得了成功,例如,在围棋上碾压了最顶尖的人类棋手;然而人工智能仍处于起步阶段,与通用型人工智能相去甚远。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江俊教授表示,要创新数据驱动的材料研究与开发范式,新材料的发展意味着物质文明的发展,2017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约2.6万亿,到2025年新材料产值可达10万亿。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苑震生教授分享了量子信息科学前沿与热点问题。他认为,量子精密测量是目前量子信息领域的热点方向;光量子计算、量子比特计算、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精密测量等则是前沿方向,它们将迎来基础物理学发展和应用科学发展的百年新变局。

 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辉认为,医疗健康行业处于新一轮的变革中,数据将重塑人类对医疗健康的认知,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如此方便地采集大范围人群、真实世界中的与人有关的海量数据。

 与会的其他专家与学者也纷纷发表了对“十四五”规划期间科技与创新展望。

 会议期间举行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与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共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学研究室》揭牌仪式。


注:部分图文摘自中国科技网


(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媒体链接

中国科技网:《专家论道:探寻长三角“十四五”规划中科学与产业的交叉点》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9-12/23/content_846119.shtml

新华网:《专家学者 “论剑”长三角科技与产业创新》

http://www.ah.xinhuanet.com/2019-12/24/c_1125382970.htm

光明网:《寻找长三角“十四五”规划中社会、科学与产业的交叉点》

http://difang.gmw.cn/ah/2019-12/23/content_33426823.htm

人民网:《科技与产业创新研讨会合肥召开 专家热议现状与前景》

http://ah.people.com.cn/n2/2019/1223/c358266-33656415.html

文汇网:《洞见长三角“十四五”科技与产业创新新机遇,专家汇聚中科大探寻社会、科学、产业交叉点》

http://www.whb.cn/zhuzhan/kjwz/20191224/31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