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8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3号楼101室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共有五位专家,其中来自兰州大学的王育华教授通过网络视频系统参与答辩,相隔两地的老师与学生通过网络顺利完成了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校研究生院为本次网络视频答辩提供了设备支持。
<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src="/_upload/article/images/d7/14/cc1aafbe448aa2349f60a9697401/W020140917564106654296.jpg" width=450 height=300 _fcksavedurl="/wcm/WCMV6/system/read_image.jsp?FileName=U020120312625156423415.jpg" OLDsrc="/_upload/article/images/d7/14/cc1aafbe448aa2349f60a9697401/W020140917564106654296.jpg"
通过网络视频系统,对合肥与兰州两地的答辩现场进行了实况直播。首先,刘小楠同学向两地专家报告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将答辩的PPT 文档在两地同步播放;答辩后,王育华教授在网络视频平台上向答辩人提问,并且与本地专家互动交流。两地专家就答辩人的学术水平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进行了网络投票。最后,答辩委员会主席向答辩人宣布了答辩结果,对答辩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整个答辩进行了近2个小时。校研究生院通过系统进行了答辩过程的录像,所有录像资料都将作为重要的教学档案送予导师和研究生保存。
<IMG src="/_upload/article/images/d7/14/cc1aafbe448aa2349f60a9697401/W020140917564107400814.jpg" width=450 height=300 _fcksavedurl="http://wcm.ustc.edu.cn/wcm/WCMV6/system/read_image.jsp?FileName=U020120312625501848863.jpg" OLDsrc="/_upload/article/images/d7/14/cc1aafbe448aa2349f60a9697401/W020140917564107400814.jpg"
本次答辩为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首次进行的研究生网络视频答辩,这场特别的答辩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整个答辩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基本实现了传统答辩模式的效果和目标。网络答辩系统的使用可以使相隔千里之外的答辩人、专家跨越空间的限制,实现零距离沟通。传统的答辩方式,专家为参加一场研究生学位答辩,需腾出1-2天的时间,大量的时间消耗于交通、差旅等事务上,效率低。网络答辩只在规定时间参与,答辩结束后离线,节约大量时间;同时,网络答辩可对答辩全程录像,结果作为个人电子档案可长期保存,对答辩过程可进行网络公开,防止学术不端行为。
为了让更多的校外专家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培养,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校研究生院、校学位办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如:为我校300余位研究生导师制作英文网页,加强国际宣传;开通研究生网络课堂,链接国际名校公开课;利用学位论文网上评阅系统,聘请境外专家参与评阅等。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研究生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