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中期分流通知

发布时间:2016-11-19

专业介绍:

   本专业的前身——原子核工程、原子能动力两个专业创办于1958年建校之初,分别培养过十几届本科生,分别输送从事国家原子能事业,为国家核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本学科相关单位开始着手同步辐射加速器物理设计与预制研究、磁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等工作,及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1981~1983年期间,学校的加速器专业和核电子学专业,及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先后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国家计委批准,本学科研究人员及研究生于1983年开始投入国内首个专用同步辐射加速器建设研究,1991年同步辐射光源建成投入运行。1993年我校获“加速器物理及应用”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我校的加速器物理及应用、核电子学与辐射技术及应用,组成二级学科专业“核技术及应用”工学博士点。我校的“核能科学与工程”和“核技术及应用”学科专业,1997至1998年中科院先后批准为中科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2001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获得《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二级学科“核技术及应用”进入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教育部批准我校二级学科《核技术及应用》学科点为教育部同步辐射博士生创新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分布在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国内大科学工程、国际合作大科学工程或国内外企业公司,多数成为学术骨干或领军人。

   2007年,我校的二级学科《核技术及应用》,再次被国家批准进入国家重点学科,我校的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首次被国家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九月十日,我校就新增(恢复)的本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经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报教育部备案,200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在全国招收优秀高中生就读本科学士,并在“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格局下与国内核电企业集团、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基本上形成了以本硕博教育一体化的较完备的《核科学与技术》的教育体系。

   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依托单位,设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内设五个二级学科专业:核能科学与工程080501,核燃料循环与材料080502,核技术及应用080503,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080504,同步辐射及应用080520。学科专业发展方向拥有核技术(加速器)与同步辐射应用相结合,核裂变工程与核聚变工程结合,临界堆技术与次临界堆技术相结合的三大特色,优秀本科生有机会直接免试攻读这些方向领域的硕博连读研究生或直博研究生学位。

   目前,随着国家核能源战略起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批国家大科学工程上马,有深厚学科基础的毕业生,深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国家种子队(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核能源发展的国家主力军(中国核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中国核电技术公司等)、政府相关部门、民营核事业单位及跨国公司等单位的欢迎,就业前景绩优。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民族的希望,进入核科学技术的国家科研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创造伟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家核事业的美好明天贡献智慧和力量,是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发展的历史必然。目前国内大学培养的本科生,远远不能满足国内能源战略发展对人才市场的旺盛需求。国内某单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过这样的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有多少,要多少。因此,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要么直接进入国家骨干企业公司就业,要么直接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或者到本人看中的岗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