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已结束】
建设项目名称:合肥光源储存环束流提升及新增线站项目;
建设地点:合肥市蜀山区合作化南路42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建设内容:合肥光源是一台专用真空紫外和软X射线同步辐射光源,主要设备包括800MeV直线加速器注入器和一个800MeV电子储存环。目前,合肥光源储存环运行流强约300mA,现有10条线站。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拟将储存环运行流强提升至500mA,并新增1条光束线站。本次评价项目拟依托现有直线加速器注入器及电子储存环,不改变注入器系统的电荷量、最大能量、微波频率等指标,也不改变其屏蔽结构及设备设施,仅在储存环真空室外新增铅砖屏蔽及在已有预留线站处安装新线站设备。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环保投资120万元,占总投资的3%。
该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开展科研活动,为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本次评价项目建设阶段不涉及土石方开挖等基础工程及现浇钢砼柱主体工程的建设,仅包括在储能环真空室外新增铅砖屏蔽及在已有预留线站处安装设备。施工阶段工程量非常少,污染源主要为各种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的噪声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
运行期:注入器及储存环运行时产生的瞬发辐射和感生放射性为本项目主要的污染源。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由于本项目为储存环束流提升及新增1条光束线站,依托储存环现有屏蔽措施及本次新增铅砖屏蔽后,屏蔽体的效能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及本评价提出的限值要求。
(2)关于光束线站的辐射影响与评价,因储存环束流提升后,储存环产生的同步辐射光引出至现有线站的光亮度均会增加。各光束线站用不同的光学元件、光束阀等部件引出不同波长的光提供给实验站,但所有线站的屏蔽措施与本次新增光束线站基本相同,实验站相对储存环隧道的距离也基本相同,因此,以金华线站为代表,评价全部线站的辐射水平及估算个人附加剂量。
经过理论预测,本项目调试及运行期间所致辐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及公众附加有效剂量均低于本次评价确定的5mSv/a的职业照射剂量约束值、以0.5mSv/a作为用户单位科研人员剂量约束值和0.1mSv/a的公众照射剂量约束值。经过理论预测,本项目所排放的活化气体对周边公众影响极其轻微。
(3)本项目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束流管等感生放射性结构部件。拆除的活化结构部件按国家有关规范包装后,集中存放在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间内,最终委托项目所在地城市放射性固废处置中心或其他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4)非放射性污染物:空气经γ射线的辐射能量,发生辐射分解,最后反应产生的臭氧和二氧化氮,经计算,储存环内射线电离空气产生的臭氧和二氧化氮的室内浓度及排放浓度均满足执行标准限值;本项目不新增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不会直接排入当地水体;本项目不新增噪声源,根据现状监测结果,项目同步辐射实验室场界噪声满足类声功能区标准要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由物资公司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置。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合肥光源储存环束流提升及新增线站项目在严格按照环评中的要求进行建设后,项目运行期间对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该项目对环境的辐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落实本报告书中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管理措施后,将具备其所从事的辐射活动的技术能力和辐射安全防护能力,故从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网络链接及纸质报告书的查阅方式和途径
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电子版见本网页附件1;
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纸质版: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项目建设单位或承担环评的单位进行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一)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单位地址:合肥市蜀山区合作化南路42号
联系人:何老师
联系电话:18255102850
电子邮箱:lijuanhe@ustc.edu.cn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核工业二七O研究所
联系人:冯工
联系电话:0791-85996398
六、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及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的范围主要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者相关公众;公众意见表详见附件2。
七、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在公告时间内,公众可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通过e-mail、传真、信函或其他便利的形式提交书面意见。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参与起止时间:自本公示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
附件1:合肥光源储存环束流提升及新增线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附件2:公众意见表.docx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4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