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先进光源材料与能源科学用户需求与线站规划(视频)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0-03-06

3月2日上午,合肥先进光源(HALF)用户需求与线站规划(视频)研讨会召开第六场分会,针对材料与能源领域的重要需求,研讨合肥先进光源软X射线谱学和韧X射线谱学两条线站的规划。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泓研究员和清华大学张跃钢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近百家单位的300余位专家与用户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邀请材料与能源领域的9位专家做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了他们在国内外同步辐射装置上利用X射线谱学开展的高水平研究工作,介绍了X射线芯能级谱学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并对合肥先进光源软X射线和韧X射线谱学线站的建设提出宝贵的建议。



刘啸嵩教授和朱俊发教授分别介绍了软X射线和韧X射线谱学线站的主要实验方法和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根据此前多次与专家和用户研讨后总结的用户需求与技术发展方向,各自介绍了两条线站面向材料与能源科学的初步规划及关键技术指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泓研究员分析了先进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我国能源发展方向的思路,以及同步辐射光源应该承担的研究任务。他还特别指出,锂离子动力电池装机在不远的将来将达到2万亿瓦,产业界不满足于动力电池的“渐进式发展”,期望“革命式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基础研究是关键,亟需发展新的实验方法和研究平台,合肥先进光源要瞄准这个目标,成为国际一流的同步辐射光源。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傅强研究员分享了利用PEEM/XPS等谱学方法,开展能源化学与催化过程中关键的表界面问题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期待并相信原位工况条件下的软X射线和韧X射线谱学技术将给能源器件表界面化学研究带来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陈立桅研究员,通过一系列能源材料及其表界面电子结构的研究实例,强调了X射线谱学技术在能源材料构效关系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期望合肥先进光源发展一些独特的表界面研究手段。
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教授带来了关于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方法学发展和应用上的深入思考,强调多种探测技术的有机结合和联用,对研究非均相体系电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他还指出在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上发展实验技术,需要注意材料或器件的辐射损伤以及探测器集成等技术细节。
苏州大学的孙旭辉教授分享了其课题组利用软X射线吸收谱学在能源材料中的研究实例,展望了新光源带来的科学突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禹习谦研究员介绍了他对软X射线和韧X射线谱学技术在先进电池研究中的思考。清华大学的张跃钢教授介绍了在国际同步辐射光源利用软X射线和韧X射线谱学研究锂硫、镁硫等新型电池体系中电极和电解液界面性能的进展。南开大学的程方益教授分享了在离子电池和电催化领域的研究经验,指出金属和氧之间的共价性等电子结构,是决定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同步辐射芯能级谱学技术在这些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台湾淡江大学的莊程豪副教授介绍了台湾光源针对能源材料研究而建立的淡江实验站(TKU-TPS)的相关情况,并分享了他利用软X射线谱学在电化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自由讨论阶段,多位与会专家踊跃发言,一致认可芯能级X射线谱学是第三代和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上的标配线站,合肥先进光源提供的小光斑、高亮度、高相干的X射线将给芯能级谱学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带来新契机。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洪家旺教授还介绍了非弹性X射线散射(IXS)在能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出其具有和中子散射技术互补的优势,期望在合肥先进光源二期上发展IXS方法;同济大学黄秋实副教授介绍了高性能多层膜光栅元件的最新发展,并展示了同济大学开发的、在BESSY-Ⅱ光源的软X射线束线单色器上尝试使用的多层膜闪耀光栅。众多专家和用户针对软X射线和韧X射线谱学在未来第四代光源上的技术突破、关键的技术方案和指标、可能带来的科学机遇,以及原位工况电化学池等辅助设施发展等展开了热烈广泛的讨论,为未来的线站建设和方法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