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6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资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基于大科学装置的交叉应用高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顺利召开。前沿科学突破高度依赖实验技术创新,以同步辐射、中子等先进光源为代表的平台类大科学装置为未来实验观测提供了新工具,极大地推动了物质科学认知革新。本次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同步辐射与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的发展新趋势、方法学前沿方向及其在交叉领域中的融合应用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7月25日上午,会议开幕,中国科大副校长傅尧教授,基金委数理学部主任陈仙辉院士,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副主任刘啸嵩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麦振洪研究员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大赵政国院士应邀出席。研讨会由中国科大姚涛教授主持。
傅尧教授代表我校致辞,对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长期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我校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陈仙辉院士代表基金委数理学部祝贺研讨会顺利召开,介绍了基金委在该领域的资助政策与成效,鼓励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中的作用。刘啸嵩教授代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汇报了合肥先进光源的建设进展,并期待与会专家共同推进光源建设与应用发展。

在专家报告环节,复旦大学副校长马余刚院士以《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从“加速器与激光交叉”到“基础与应用交叉》为题做特邀报告,介绍了SLEGS装置的建设与运行情况,展示了其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中的广阔应用前景。上海高等研究院邰仁忠研究员、同济大学王占山教授等专家为会议奉献了24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围绕国内同步辐射光源和中子源的进展、先进实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基于大科学装置在能源、材料、医学、环境等领域的交叉应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本次高端研讨会围绕大科学装置交叉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发展路径展开深入交流,积极探索大科学装置融合与学科交叉的新模式、新方向。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同步辐射、中子源等多装置与多学科的协同合作,持续推动原创成果产出和核心技术突破,为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交叉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